農業及農食鏈名目生產毛額及GDP比重


操作與分析
指標說明
資料來源:農業部
指標說明:
  1. 一、國內生產毛額(Gross Domestic Product, GDP)為生產總額減去投入之中間成本後之餘額。
  2. 二、就業者:指在資料標準週內年滿15歲從事有酬工作者,或從事15小時以上之無酬家屬工作者。
  3. 三、我國「農業及農食鏈衛星帳」統計範疇涵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(第9次修訂)之A大類「農林漁牧業」、中類08-09「食品飲料製造業」、453「農產原料及活動物批發業」、454「食品、飲料及菸草製品批發業」扣除4546「菸酒批發業」、4711「食品飲料為主之綜合商品零售業」、472「食品、飲料及菸草製品零售業」、4861「食品、飲料及菸草製品之零售攤販業」及56「餐飲業」。
起始資料時間:民國90年,此僅提供最近10年資料。
資料週期:年資料
資料更新時間:次年12月底
112年農業及農食鏈生產毛額(GDP)合計1兆6,835億元,占我國生產面GDP7.2%;與上年比較,農業及農食鏈生產毛額增加2,023億元(+13.7%),以餐飲業增加1,151億元(+26.7%)最多,食品飲料製造業、食品飲料零售業及初級農林漁牧業亦增加350億、306億元及300億元(+15.8%、+10.0%及+9.3%),食品飲料批發業減少85億元(-4.3%)。與15年前相較,農業及農食鏈生產毛額增加87.6%,以餐飲業增加近1.6倍最多,其次為食品飲料製造業增1.2倍、食品飲料批發業增8成9、初級農林漁牧業增7成2及食品飲料零售業增2成6。近15年我國農業及農食鏈GDP占生產面GDP比重介於6.2%~7.6%之間。各年確切數字及結構比隨滑鼠游標移動位即可顯現。